智能家居入口, 智能音箱的戰場風起云涌!
yanfei 2021-03-10 17:54發展至今,因為未來智能時代的趨勢推動,再加之亞馬遜的成功案例在前,“智能音箱”逐漸成為了眾廠商爭奪智能家居市場的一個切入口。
搶奪智能家居入口,智能音箱的戰場風起云涌
在亞馬遜推出Echo之后不久,國內的京東也聯手科大訊飛于第二年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音箱“叮咚”。當時,所謂的智能音箱著實是讓人驚艷了一把,而到了現在,人們對于智能音箱已經是見怪不怪了。至于為什么會這樣,除了產品的不再稀奇,更多的是一種視覺上的審美疲勞。
2014年11月,亞馬遜推出了智能音箱Echo,有早期員工透露兩周內接受了超過一百萬件的預定;
2015年3月,京東與科大訊飛聯合成立了靈隆科技,5月25日,靈隆科技推出了智能音箱“DingDong”(叮咚);
2016年10月5日,谷歌在秋季發布會上正式推出智能音箱Google Home;
2017年美國CES上,聯想發布一款智能音箱,7月20日的全球創新科技大會上,其又發布了一款具備智能投影,物體識別和AR觸控交互的智能音箱SmartCast+;
2017年6月的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公布了智能音箱HomePod;
2017年7月5日,阿里舉行新品發布會,推出智能音箱“天貓精靈X1”;
2017年7月26日,小米在新品發布會上正式推出智能音箱“小愛同學”;
……
此外,出門問問、問之、親見、萬音等創企都已經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音箱產品。而作為BAT的其中兩家,騰訊執行董事劉熾平曾在采訪中表示或將于今年8月份推出一款智能音箱,名字暫為“耳朵”。至于百度,它則是不走尋常路,推出了能夠接入智能音箱等設備的開放平臺DuerOS。
日前,京東發布了一份智能音箱報告《中國智能音箱產業發展分析》,其將2012年至2018年劃分為智能音箱的探索時期——人工智能及物聯網技術發展為智能音箱的爆發奠定了基礎。而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達到605.7億元,同比增長50.15%,預計到了2018年這個數值將達到1396億元。因此,雖然目前尚處于探索期,但從前面列舉的產品來看,國內智能音箱戰局的號角聲已經被吹響,尤其是在阿里、小米等巨頭企業加入之后。
智能音箱幾乎定型,又有人創新性的給它加了塊顯示屏
也許是亞馬遜的“示范”作用太成功了,除了內部的技術以及接入的第三方服務等,國內外的這些所謂的智能音箱技術幾乎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溜兒的豎版直筒狀,一溜兒的能夠控制智能家居產品,整個看起來就是一個“套路”,成為了業內外人士對智能音箱的一個槽點。
因為太過于統一的風格,如今用戶對于智能音箱的外形設計幾乎都要“定型”了。然而智能音箱的鼻祖亞馬遜突然殺出了一個“回馬槍”,推出了一款全新的智能音箱產品“Echo Show”,不僅外形變得有棱有角,還增加了一塊顯示屏。雖然沒有大張旗鼓的進行宣傳,不過關于這塊多出來的顯示屏,業內還是在一段時期內產生了激烈的探討。
事實上,關于智能音箱這類硬件要不要增加顯示屏一事,蘋果主管市場營銷的高級副總裁Phil Schiller就曾借此“暗諷”過亞馬遜的Echo。他稱:“在很多場景下,語音助手作用巨大,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你不想要一個屏幕,我認為如果(智能音箱)不配置屏幕,恐怕無法滿足一些場景的需求?!倍竺鍱cho Show的適時推出似乎冥冥之中也驗證了這個說法。
對于顯示屏的出現,多數人還是喜聞樂見的,因為從理論上來講,它的出現意味著更好人機交互和用戶體驗。正如Echo Show的宣傳視頻中所展現的那樣,因為增加了一塊顯示屏,人們能夠以一種更為直觀的方式看到智能音箱所反饋的數據信息,從而更快、更有效的滿足自己的需求。
記得此前參加一次人工智能峰會的時候,小魚在家合伙人李傳剛曾說過,中國的家庭最需要的是溝通,更重要的是視頻溝通。雖然他們做的是機器人,不過在某種程度上,機器人和智能音箱是屬性相同的兩個產品。而同樣的,在Echo Show的宣傳視頻中,我們也看到了“視頻溝通”這一元素的體現。
單純的從用戶體驗上來講,“顯示屏”的加入無疑是對純粹智能音箱的一大沖擊。這么一來,以智能音箱為切入口之一的智能家居行業也產生了不小的震動。
不過,令人疑惑的是,如果“顯示屏”恰恰迎合了人們的需求,為何如今的市場中只見“套路”般的智能音箱?為何國內沒有廠家能夠率先作出一款配有顯示屏的智能音箱?
帶有顯示屏的智能音箱不是沒人做,只是火候還未到
因為極其相似的外形設計,當前的智能音箱市場正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幸運的是,在花樣繁多的品牌和產品中,我們依舊挖掘出了幾個帶有顯示屏的智能音箱,比如喜馬拉雅的“小雅”,又比如酷狗的智能音箱……
當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些智能音箱并不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智能音箱”。這也就意味著,帶有顯示屏的智能音箱不是沒人做,只是發力到了不同的地方。這時我們不妨思考一下,為何作為智能家居切入口之一的智能音箱就沒有人想到為它增加一塊顯示屏呢?仔細推敲的話,這其中不外乎兩個因素:
1、智能家居生態的打造還沒成熟,還沒時間來考慮顯示屏
僅在深圳市南山區方圓一公里的范圍內,就聚集了上百家智能音箱方案商,他們從供應鏈內的各類公司拿到語音模組、芯片,然后迅速拼出一個解決方案——這就是當下國內智能音箱市場的一個縮影。
對于一些小廠家而言,他們做智能音箱更多的時候拼的是一個快產快銷,而無視其中的智能屬性,也就不必多說了。我們主要看的是京東、阿里這些大玩家。在語音交互上,他們的技術已經基本能夠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然而,既然是智能家居的入口,以智能音箱為中心所覆蓋的生態圈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考量因素。
從推出至今,亞馬遜的語音控制應用已經超過了1.5萬款,相比之下,國內智能音箱就有點不夠看頭了。比如京東,撇開它們所連接的涂鴉智能平臺不談,能夠通過其京東微聯APP控制的產品僅有不到600件,阿里天貓精靈X1的情況預計也相差不遠。這其中就暴露了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智能家居產品接口協議的統一。
以上是用戶對于天貓精靈X1的建議。我們從其中直觀的認識到,因為接口的不能兼容,許多智能單品只能被一些玩家的智能家居生態圈給拒之門外,而這正是構成用戶不良體驗、阻礙生態圈打造的第一關。既然第一關闖關的準備都沒做好,又何談后面用戶體驗的細節提升?
2、優化用戶體驗之前,“同質化”產品讓智能音響的顯示屏失去了意義
“智能音箱所增加的屏幕其實意義不大,使用率不會比電視、手機的頻率高,又增加了成本,而且抬高了售價,消費者難以接受?!眴栔瓹EO翟魯峰表示。從本質上價格,這涉及到一個“同質化”的問題。
事實上,不僅僅是電視和手機,在京東發布的智能音箱報告中,其也提到了同樣的問題。報告中顯示,當前智能音箱面臨一個困局:
市場爆發下產品魚龍混雜,產品功能同質化嚴重,簡易低廉的產品進一步惡化消費者的使用體驗,而服務機器人、智能電視等其他潛在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將繼續搶占這一市場。
當然,這其中更多的是指所提供的服務,不過“顯示屏”同樣適用于這個困局。以服務機器人為例,兩相對比,外表或呆萌或可愛的服務機器人顯然比智能音箱更能受到家庭的歡迎,而這些機器人大多從誕生之初就配置了顯示屏,為家庭成員、親朋好友之間以及人與智能硬件之間的交互提供了一個平臺。
在這類前提之下,顯示屏對于智能音箱來說就等同于一個可有可無的物件兒。如此一來,智能音箱廠商對于顯示屏的追求也就沒有那么的強烈了。
結語
當前,國內智能家居相關服務廠商依舊深陷于“智能音箱”的泥沼而不自拔,缺少了那么一點“創新性”和“個性”。
的確,Echo Show的推出讓人們看到了智能音箱的另一種形態,引得眾人爭相探討。在未來的某一天,或許智能音箱的顯示屏亦如現在的“直筒狀”智能音箱,也將在國內掀起一股“跟風”熱潮。不過,從當下的情況來看,這種現象短期之內應該還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