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軟件到智能生態系統 才是智能家居的未來
yanfei 2020-11-05 17:47智能家居概念誕生于人們對未來便捷生活的向往,理想的落地需要技術的升級和應用的普及,能否讓操作簡易、價格親民,從而真正讓普通人置身于智能生態系統是智能家居未來發展的關鍵。
自2014年開始,智能家居這個曾經產生于人們腦洞之中的概念,開始成為真正的物件擺到我們面前:亞馬遜與谷歌先后推出Echo與Google Home智能產品來一較高下,也讓人們從這種簡單的語音交流設備中窺到了智能家居的藍海一角。隨后的兩年時間,智能家居產業開始以強勢的姿態噴薄而發,諸如國外的蘋果,諸如國內的海爾、美的、華為以及阿里巴巴、小米等互聯網企業都開始用采用不同的方式宣告步入智能家居市場。
智能市場的火熱與大企業的帶動,讓專注研發智能家居產品的創業公司與中小公司也迎來了一次創業熱潮。而資本市場的高度熱捧,政府將智能產業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都讓智能家居產業看起來一片繁榮。
論起這個新興產業能火爆得非常迅猛的根源,是智能產品訴求與初衷完全滿足人們對于互聯網化生活的幻想。從家庭到社區再到城市,健康,安全,舒適,便捷的生活正在變得近在咫尺,但目前,卻仍然難以做到觸手可得。是什么讓智能家居“可望而不可及”,人們還要多久才能接受住進完全由智能家居創造的“家”?
智能家居產業的火爆并不代表它是成熟的,不可否認,智能家居開始朝著“偽命題”的方向奔去。要讓智能家居甩掉“偽命題”的帽子,人們為他的成熟之路還需要了解很多。
智能時代趨勢已不可阻擋
盡管智能家居產業目前處于成長階段,但仍然不能否認它具有強大的市場潛力與趨勢。有數據顯示,去年,智能家居產業消費數據已達到1500億,若按此種趨勢發展到2020年,業內預測,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的整體產值將突破萬億元,進入超級爆發的萬億時代。
千億萬億的市場產值帶動是巨大的,其背后跟隨的是國內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的現狀與努力。面臨國內傳統與新興產能均過剩的現狀,中國經濟唯一出路只有創新,有數據顯示,中國在高科技產業領域的份額從十幾年前的8%,在幾年前已增至24%,僅次于美國成為份額占比第二的國家。
而在信息化時代全面來臨的背景下,中國努力增加創新產業的過程里必將離不開互聯網與智能化產業,智能家居已然成為一片產業廣闊的藍海。信息化發展的加快更不斷提高著人們的觀念需求,業內預計,2016年國內智能家居消費規模將在去年基礎上增值20%,很多家庭在裝修中會考慮進智能家居的比例,這些家庭會將家裝預算中的15%-30%左右拿出放在智能家居的投入上。
在未來,當購買智能產品的家庭越來越多,當人們對智能產品的投入越來越重時,這一產業將會形成為相當巨大的資本市場。
迅猛前進的互聯網潮流,不可避免的信息化影響,讓智能家居的趨勢已不可阻擋。在未來的某一天,人們一定會習慣出門不帶鑰匙串,進門無需遙控器的智能化生活。而在這一天到來之前,讓大眾深入認知智能家居的概念與功能,是我們要做的第一步。
升級觀念:智能家居新認知
關于智能家居的概念你可以說不陌生,但敢保證,普通大眾印象中的智能家居一定還停留在聲控燈光,遠程開關等等,認知中最高級的就是傳說中比爾·蓋茨的智能豪宅。比爾·蓋茨的豪宅的確是智能家居的一個縮影,但并不是全部。諸如智能樓宇、智能開關也已是十幾年前的概念,在互聯網與物聯網的時代,我們需要對智能家居有新認知。
智能家居最直觀的升級,便是家電已不僅僅是設備,而將會成為用戶的生活管理者:冰箱的作用不只簡單地儲存冷藏,擁有智能功能的冰箱將會根據冰箱內的食物消耗速度,與用戶選購要求信息相結合,通過智能平臺自動將產品信息傳送至線上物流平臺并通知商家將產品配送至用戶家中;空調也會結合云平臺的數據分析,將用戶設定的情境與溫濕度要求上傳平臺,自行調整室內空氣系統并協助商家進行遠程設備故障追蹤……
對于智能家居來講,遠程控制已經是老調重彈,發展至目前乃至未來的智能家居,已在云數據儲存與分析的基礎下,結合線上物流模式,逐漸開啟了智能無控制的時代,它包括但不限于所有的家用電器、門窗系統、照明系統以及空氣系統,通過對設備面板的設置,將用戶需求信息進行收集、分析與整合,再通過云平臺的數據連通傳輸至各線上平臺,家居產品根據接收的數據自動進行相應功能服務,最終把家中物品通過互聯網與高度智能聯系起來而實現真正的智能化。
可以見得,大眾對智能家居的過時認知,物聯網的布局的不深入與智能家居的概念和技術的雙升級的現狀不匹配是造成智能家居正在成為“偽命題”的關鍵之一。要讓用戶深入了解智能化的升級優勢,從而接受智能家居產品,則需要業內對用戶需求進行深入挖掘,將智能家居的發展軌道回歸到滿足用戶需求上。
直擊痛點,以用戶需求為核心
之前說到,選擇智能化的家庭會拿出15%-30%投入在智能家居上,而這部分投入比例又分別是多少?數據顯示,在家庭智能家居投入,智能門鎖和安防系統的消費占到了30%以上,這也從一定角度上看出,安防是用戶對于智能家居的最大需求,根據用戶切身需求出發打造智能產品體系,讓用戶愿意為智能產品消費,才能將智能家居從“偽命題”之路拉回來。
有人說,智能家居產業的火熱只是行業廠商的自我狂歡,業內都在宣揚自家產品如何為用戶帶來便利,卻忽略了這與用戶急需何種便利是實實在在的兩回事。智能家居之于普通人,便捷與平價是最關鍵的兩點,在享受高科技智能化生活的同時并不會為之投入巨大,同時還能滿足各類生活需求,讓智能家居產品可以隨心所欲的使用,讓每一位家庭成員都能實現智能化的生活。從智能家居的普及入手,才能撬動智能社區與智慧城市的鋪設與發展。
而對于企業解決用戶痛點是第一要位的任務,將產品的自主權完完全全交由業主自己手中,減去復雜的操作與復雜的功能,使智能家居從“擺設”變回“用品”。這不僅需要足夠全面的市場研究與挖掘,更需要共處于產業鏈之上的智能終端硬件與后端軟件服務共同完善與發展。
硬件軟件二者密不可分
名言有云“這是一個最好的時段,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智能家居概念的興起帶動了行業興盛,也使業內開始出現不同的方向與聲音。傳統實業廠商善于硬件的研發與制造,而互聯網巨頭們則更熟悉軟件開發與云端數據的運用,更多的成長性企業正在空隙中努力尋找自身的定點與位置。有斷言稱,數據軟件將在智能家居領域里控制著硬件發展,更有人稱,智能硬件的諸多市場制約對草根企業來說不是一個發展好時機,終將被巨頭壟斷取代。
在IT時代,人們習慣稱之為信息技術驅動社會。而當馬云提出的DT時代概念出世,人們發現數據不僅提供于信息瀏覽,更可以產生需求與價值。智能家居的未來之路也必然會通過數據信息為用戶提供智能化服務而產生價值,數據流量的收集與提供是軟件的目的,而將流量轉化為價值,則是智能硬件要做的事情。從線上轉到線下,通過線上的引流將線下的服務與體驗做好,保持用戶粘性,是傳統家電硬件制造與智能軟件數據開發共同的使命。
身處工業4.0的時代,信息化的普及下更需要智能家居企業具有創新精神與工匠精神,能根據用戶需求不斷創新,將產品理念打造到極致。在智能產業火熱的現狀下,我們需認清智能家居的這片藍海之上,紅海的顏色已經開始顯現,如何通過智能單品而重新切出一片藍海,打造開放式智能生態體系,這一定是要智能軟件和硬件相互融合甚至合二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