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3.0時代來臨, 行業將會發生什么?
yanfei 2020-09-24 09:14“精智生活”趨勢體現在兩個維度:“精致”是年輕用戶觀念升級觸發的消費趨勢,“智能”體現新技術迭代升級帶來的產品發展趨勢,兩者均是以85后為代表的年輕人在消費電子產品上的消費趨勢。
中國智能家居進入3.0時代”:新技術讓產品能夠感知、思考、自動化執行,以及提供基于大數據的個性化服務,這為“精智生活”趨勢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那么,什么是智能家居3.0?3.0時代的智能家居又會發生什么?
01、智能家居3.0時代真的來了
關于什么是智能家居3.0行業內有著不同的看法,一種說法是云端+App控制是1.0,語音控制是2.0,多模態自然交互是3.0,這種說法只考慮到2014年智能硬件浪潮后的智能家居階段,有失偏頗;另一種行業廣泛認同的說法,則是從1997年比爾·蓋茨的“未來之屋”算起,奧維云網這張圖很清晰:
比爾·蓋茨曾在1995年出版的《未來之路》中曾經有一個預言:“在不遠的未來,沒有智能家居系統的住宅會像不能上網的住宅一樣不合潮流。”他耗資1億美元、耗費七年時間,在1997年建成“未來之屋”,成為智能家居最早的用戶。
“未來之屋”豪宅內的任何設備、傳感器都是量身定制的,這種模式最大問題是成本高,難度大,建造時間長,只有極少數人才能體驗。后來出現X-10這樣的家庭自動化系統,同樣只屬于少數家庭,所謂智能體驗也只是基于有線計算機系統實現對安防、家電、燈光的自動化控制,不具備真正的智能交互、感知和執行能力,這樣的智能家居模式均可視作是智能家居1.0。
2013年年底4G發牌,2014年智能硬件風靡,一度被視作是移動互聯網后的下一波浪潮。智能路由器、智能電視、智能攝像頭、智能門鎖等等智能家居單品出現爆發式增長,智能家居成為最具潛力的智能硬件細分市場。
這一階段的智能家居具有如下特點:
線纜被WiFi、4G、Zigbee、藍牙等等無線協議消滅;
云+App控制模式,設備都有二維碼都要連手機App;
設備在原來的自動化能力的基礎上,具備一定的感知能力,感知溫度、煙霧、聲音、光線等等環境變化,部分可以做一些主動決策,比如室溫調整。
國外最具代表性的產品是谷歌32億美元收購的智能溫控器Nest、以及智能攝像頭Dropcam等等,國內則有小米、360、TCL、海爾、歐瑞博、博聯、綠米等玩家。這一階段的智能家居,就是智能家居2.0時代,本質上算是“互聯網家居”時代。
2019年下半年5G發牌,雖然受到疫情影響5G普及慢了一拍,但毫無疑問,5G是未來的方向,5G最核心的應用場景不是智能手機,而是產業端,特別是IoT,5G低延時、大帶寬與高容量的三大特性都將變革IoT產業。與此同時,另一條技術主線則是AI,2016年嶄露頭角的AI經過4年發展進入了大規模商用階段,生活中處處都有AI不再贅述,AI產業化勢不可擋。
正是在AIoT技術的影響下,智能家居迎來全新的變化:
首先,真正的物聯網。IoT技術讓智能家居設備實現互聯互通,不再是“App-設備”的點對點連接,智能家居構建起網絡進而成為平臺,并與云端互聯網服務結合。
其次,真正的智能交互。AI技術特別是語音、視覺、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讓智能設備可以跟用戶更加自然地交互,用戶不只是可以“發號施令”,也可跟設備多輪對話,甚至不說,設備看看手勢、看到主人、識別行為,就知道意思。
最后,真正的智能感知。智能家居設備在感知探測的基礎上,具備“認知”能力,進而可以分析判斷、自主決策、執行功能,智能音箱可以判斷用戶是孩子還是老人,不同房間的空調可以學習不同家庭成員的溫控習慣……實際上,智能家居的底層邏輯可能更加復雜,比如疫情期間,智能門禁可與芝麻信用、外賣平臺數據、防控等級、測溫數據等等結合起來,決定是否對外賣員自動放行。
基于三大變化,如今的智能家居的“智能”變得名副其實,這正是智能家居3.0的核心要義。智能家居3.0最具代表性的產品是客廳“新物種”智能音箱+AIoT生態,跟智能電視在傳統電視上改造不同,智能音箱是100%基于AI交互與應用而構建的設備。
02、3.0時代智能家居會發生什么?
第一個是更加普及到大眾,而不再是少數家庭的專屬,即更加普惠。
1.0時代的智能家居是定制模式,相當于奢侈品,只有比爾蓋茨這樣的富豪才能體驗;2.0時代的智能家居往往需要DIY,網關、信號發射器和接收器這些組件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望而生畏,這一階段智能家居基本上只能算是發燒友的玩物,正是因為此,一直到2018年,智能家居都面臨“叫好不叫座”的窘境,離大眾消費者比較遙遠。
《2018 中國智能家居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18年智能家居市場滲透率僅為4.9%,在一眾智能硬件產品中處于墊底水平,更沒法與電視、洗衣機、冰箱這些家電相提并論。
3.0時代的智能家居則屬于大眾,一方面,智能家居產品使用門檻大幅降低,像智能音箱這樣的產品不存在什么安裝問題,小孩老人都能用,類似于天貓精靈聯合定制、可控設備這樣的AI聯盟模式則帶動了家電、插座、門窗、路由器、可穿戴設備等等IoT設備智能化,讓用戶安裝與連接更容易,如今,小白用戶也能輕松地擁有智能家居系統。另一方面,智能家居發展20多年來,傳感器等設備成本大幅降低,智能家居價格愈發親民,像智能音箱便宜的甚至100元都不到,消滅了小白用戶入坑智能家居的關鍵障礙。
中國這些年迎來了人居消費升級浪潮,“精智生活”給智能家居普及創造了條件。
以85后年輕媽媽為主,主要在二線城市和六線(縣城)及以下,由此可見,智能家居3.0時代的典型消費者,早已不再是發燒友,而是普羅大眾。
第二個是產業玩家不再以家電等硬件廠商為主,兼具軟硬件能力的平臺會掌握主控權。
前面提到,智能家居2.0時代的代表玩家,是小米、360、TCL、海爾、歐瑞博、博聯、綠米等等,有互聯網家電,有老牌家電巨頭,有初創公司,但毫無例外,全部都是硬件公司。智能家居3.0時代的核心在于“智能”二字,在“智能”上,互聯網企業更具優勢。
智能家居3.0比拼的是硬技術與軟服務
硬技術核心是兩大技術,AI與IoT,真正的智能化與真正的物聯網是智能家居3.0的關鍵特征;軟服務則是指互聯網內容與服務、IoT服務等等。
第三個是單打獨斗不可能玩得轉,智能家居3.0時代的玩法一定是開放模式。
IoT不只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產業或者說商業問題,就像Android的成功不是技術的成功,而是聯盟模式的成功一樣。真正的物聯網是智能家居3.0的重要特征,只有將用戶家里五花八門的設備連起來才能真正稱之為“智能家居系統”,不同設備才能協同起來給用戶真正的智能家居體驗,而要實現這一點,不只是要5G等連接技術,更重要的是要有開放生態。
在智能家居3.0時代會擁有類似于谷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的底層話語權,它是智能家居3.0的推動者,同時也是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