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企業如何利用抖音短視頻營銷推廣, 輕松實現低成本獲客!
yanfei 2020-10-30 10:56降低獲客成本一直以來都是教育企業所關注的問題,一方面在線教育被“獲客成本高”、“流量貴”等問題困擾,另一方面優化線上獲客成本也將成為傳統線下企業實現盈利的關鍵所在。
目前以快手、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是近年流量增速最大的互聯網平臺,教育行業中雖然大部分企業已經著手進入短視頻平臺,但整體布局仍不夠深入。我們認為,對于教企而言,短視頻會成為繼微信生態之后新的流量紅利,能夠把握好短視頻發展契機的企業在未來會實現迅速增長。
后疫情時代,教育機構如何結合短視頻業務模塊來完成線上線下融合的升級之路?
平臺選擇
企業的內容制作能力與教育產品知識的社會屬性雙重決定運營平臺。
平臺選擇問題并不是指公司只能從眾多短視頻平臺中選擇一個作為主要運營平臺,而是指公司不同的短視頻賬號如何在不同平臺之間進行差異化布局。我們認為,抖音和快手是企業的主要選擇,因為目前短視頻行業已形成“兩超多強三階梯”的競爭格局,前兩個頭部企業的MAU遠超位于第三位的西瓜視頻,截至2020年3月,根據QuestMobile數據,抖音、快手、西瓜視頻的MAU分別為5.18億、4.43億、1.52億,且教育企業賬號在除抖音、快手外的其他短視頻平臺幾乎沒有布局。
此外,流量分發機制和用戶畫像是對比短視頻平臺的兩個突破口。
用戶畫像方面,從學歷、城際分布、年齡出發,對于教育企業而言,抖音、快手沒有較大差異。
學歷上:2019年抖音、快手本科以下學歷用戶占比分別為85.2%、87.8%;
城際分布上:截至2020年1月,抖音一二線城市用戶占比達39%,截至2019年9月,快手一二線城市用戶占比約為30%;
年齡上:截至2020年1月,抖音35歲以下用戶占比達61%,截至2019年9月,快手30歲以下用戶占比約為70%。
流量分發機制方面,教育企業可以從自身的內容制作能力和所屬細分領域知識的社會屬性選擇短視頻。
1、內容制作能力較強的賬號在抖音的分發機制下更容易獲得大量流量。抖音分發機制主要為基于內容分發,具備中心化產品的特征。優質內容熱度達到一定熵值后曝光機會將逐漸降低。
2、知識社會屬性強的教育產品通過快手的分發機制能夠匹配更精準的流量從而提高轉化率。例如家庭教育、早幼教等領域因情感陪伴的屬性具有更親密的社會關系,而職業教育、K12學科教育等因更偏向于結果導向的學習,社會屬性相對偏弱。
根據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10月31日,快手的贊評比達到13.05:1,而抖音僅有42:1。社會屬性較強的教育賬號在快手更容易與用戶構建親密的信任關系,從而提高轉化率。
目標用戶
利用賬號IP鎖定細分用戶。
1.?企業為賬號選擇了視頻發布平臺后,需要根據自身產品的目標用戶確定短視頻內容的受眾,IP個性化的鮮明特征使得不同IP對應了不同的用戶群體。大部分教育類賬號在設立之初都存在IP定位不明確、無法有效覆蓋目標用戶的問題,之后通過與粉絲之間的雙向溝通逐步調整視頻內容,最后能形成穩定的IP和粉絲畫像。
以抖音賬號“新東方在線雅思”為例,18年營運之初其內容以知識純度較高的雅思知識點為主,點贊量在500-700左右,主要原因是內容過于專業化且抖音單列UI的設計導致視頻完播率較低、無法進入推薦池,從而無法較全面地覆蓋公司產品受眾。之后企業在專業內容中穿插了生活化趣味知識,在長時間通過點贊量、粉絲量與評論分析用戶偏好后,該賬號形成了歐美明星口語視頻剪輯的IP形式,英語口語生活化內容與雅思考題適配,在保障了完播率的同時能較全面地瞄準產品的目標用戶,點贊量中間值上升至2000左右。?
2.?企業還能通過賬號矩陣為不同產品劃分不同的細分人群。以主營英語學習的星辰教育為例,公司分別針對職場、學生與幼兒群體推出了潘多拉英語、極光單詞、IVYKID常春藤寶寶等多款產品,雖然以上產品都屬于英語教育,但企業在短視頻運營時分別使用了三個賬號鎖定不同的用戶群體,通過內容的垂直細分實現精準投放。
視頻內容
通過IP鎖定目標用戶之后,還需要通過優質內容加強粉絲粘性,內容制作能力是成長為優秀賬號的關鍵所在。
不同于圖文時代,短視頻內容由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創造,由于短視頻用戶具有較大的選擇權,不感興趣的內容可以選擇不觀看,即使企業通過短視頻廣告投放獲得較大流量,但缺乏優質內容的賬號后續也無法觸達用戶。
輕量級知識是教育短視頻內容的統一邏輯,垂直領域不同構建差異化競爭。共性特征方面,短視頻內容分為泛娛樂型與垂直型,垂直型內容又可分為產品型和知識型。知識型內容的統一特征是輕量與結論導向,單個視頻只需開門見山式地講解一個清晰的知識點,教育作為知識型內容也符合上述特點。此外K12學科輔導類賬號中,內容需偏向小學階段,因為抖音、快手35歲以下的用戶占比均超過60%,這部分用戶以小學家長為主。?
此外,差異化內容風格由表現形式和知識類別組成。
1.?表現形式方面,不同的表現形式沒有優劣之分,關鍵在于需與合適的內容匹配。表現形式分為圖集、口播、情景劇、紀錄片和視頻節選。我們要從表現形式與內容的適配性衡量賬號的發展潛力,而不是單一地從表現形式或知識類別角度出發。以快手賬號“跟誰學.語文自習室”為例,憑借圖集和作文摘抄的內容形式在五個月內實現了63萬的粉絲量,因為相比其他表現形式,圖集更方便粉絲仔細閱讀大段文字。?
2.?知識類別方面,中等知識純度型內容更有利于賬號的發展。根據知識純度和趣味性的傾斜程度,所有教育知識內容可分為與正價課課程內容關聯性較低、與生活化場景關聯程度較高的低知識純度性;課程內容相關性與生活化屬性相對均衡的中知識純度性;課程內容相關性高而趣味性較低的高知識純度型。以抖音“豆神教育-楊老師”為例,其視頻內容風格采取線下實錄課和中等知識純度的小學古文故事結合的形式,內容因兼具趣味性和收獲感,使得在拓寬了受眾范圍的同時,用戶能夠從視頻中獲得知識方面的提升。截至7月28日,該賬號粉絲量達751萬。
引流轉化
短視頻最終目的就是為體驗課導流。
短視頻成為重要的體驗課導流端口。教育短視頻的最終目的在于將獲取的流量引入低價課環節,然而這方面的內容一般不會在視頻內容中出現,而是集中體現在關注頁中。目前市場主要有兩種做法:1.不通過微信端,而是通過關注頁的鏈接直接填寫表單;2.添加一對一銷售微信或關注公眾號進入低價課。
教育產品通過短視頻實現用戶轉化,模式被稱為“打造三級火箭”。
首先投放信息流廣告,一般產品的獲客成本在40-50,通過非常低的單價課把人引到微信,大多是幾塊錢的課程,然后再通過課程本身的質量以及社群運營的手段,吸引小部分用戶購買千元左右的客單價產品,這是二級火箭。最后一級火箭萬元課程,這個層面的基本是洗腦忠粉了。?
第一級火箭的客單價要通過反復調試才能確定,幾毛錢的上下浮動都會影響最終轉化,嘗試多次,根據轉化率數值確定最終單價后,大量投放。從一級到二級的轉化率能達到百分之十基本會實現盈利,但大部分產品一級到二級根本做不好。?
我們曾為某教育機構做過課程投放,投放效果很好,獲客成本是40,他家的課程質量也不錯,一級到二級轉化率大于10%,但他二級課程的定價過低,才幾百元,也沒有設置第三級的課程,所以整個投放下來 轉化雖然好,卻并沒有盈利。
希望通過舉例能使大家更清晰理解教育短視頻運營及投放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