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短視頻VS快手, 誰的用戶更有錢?
yanfei 2020-09-24 18:56提及抖音與快手的用戶時,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刻板印象——抖音:一二線城市的精致男孩、精致女孩;快手:三四線城市的樸實青年與大媽大爺們。那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刻板印象呢?快手、抖音的用戶分布真相究竟如何呢?
一、“我媽才玩快手,我玩抖音!”
每次在短視頻相關培訓課上,我都會拋出一個問題——今天聽課的朋友玩過快手的有幾位。
通常這個問題的答案會比較讓我失望,結果往往是沒人回復,或者一堂40人的課,回復人數也僅在4人之內。甚至有時候開課的課程主題就是圍繞“快手運營”的,關于此問題的回答基本上也是這樣的現象。
在前幾天課程中對于此問題的調查,依然沒有人玩過快手,只是其中一名學員說道:“我媽才玩快手”。回答的語氣中不乏一絲嫌棄的味道。
沒錯!在大部分一二線城市的運營人員心中,對于抖音和快手的用戶分布問題,總是抱有這樣的認知:
我們這些高逼格洋氣的人,是玩抖音不玩快手的。只有那些田間地頭、18線城市、又土又low的人才玩快手。
二、“你媽和你,誰更有錢?”
甚至有大部分覺得:玩快手的人不僅土,而且窮;玩抖音的人都是一二線城市的高學歷者,消費能力也更強。
因為做短視頻行業服務方面的工作的緣故,時常被一些向我咨詢短視頻問題的人問道:抖音用戶有錢人更多吧。
面對這樣的問題,一開始我也會耐心地和大家解釋,不要看表面,看用戶平均數和眾數等關鍵指標去分析這個問題。
后來,經過那位同學的“我玩抖音我媽玩快手”的言論一說,我也就接著這個言論來形象生動地和大家描述起了關于“抖音用戶VS快手用戶,誰更有錢”的現象。
大家一起思考:你媽和你比,誰更有錢?
一個大學畢業月薪5000的偽一二線城市人和在18線城市有房有車有存款的人比有錢,這件事情本身就很荒謬。
當然,用這個比喻來說明抖音用戶和快手用戶誰更有錢的現象稍顯極端,但也能提醒大家不要小看一二線城市之外的用戶,他們確實比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的大部分人(畢竟在一二線城市,年輕務工人員占了絕大部分人群)更寬裕,更有消費實力。
三、抖音VS快手,用戶分布真相
在大家的刻板印象中,普遍認為,玩抖音的是一二線城市的人、玩快手的是農村人、抖音用戶學歷比快手用戶高……以至于大家簡單地推斷出抖音用戶比快手用戶有錢的結論。實際上當然并非如此。
我們先來看幾組數據:
關于抖音:
女性用戶偏多,占66%,24歲以下占75.5%,主要用戶在非一線城市,收入3000-8000元居多。
(咦,這怎么和我們印象中的不一樣,不是說玩抖音的都是些一二線城市的有錢人嗎?然而這就是真相!用戶畫像數據來源:企鵝智庫,2018)
再來看快手:
關于使用用戶,女性用戶占57.8%,24歲以下占66.6%,主要用戶在非一線城市,四線及以下城市滲透高于抖音;收入方面,和抖音沒有區別。
(用戶畫像數據來源:企業智庫,2018)
用這些數據,我們可以推到出許多許多結論,先看抖音,當一個平臺的24歲以下用戶占了3/4,女性用戶占了2/3,假如我們將這個平臺抽象成一個社會人,那么TA會是誰呢?很可能就是一個在校女大學生。
那么,現在請大家自己自行得出結論,關于一名女大學生的財富值以及消費能力以及消費方向會是怎樣的這一問題。
看到這里,我希望大家明白的是:抖音的大部分用戶并不是一二線的有錢人。
另外,我們也沒必要小看快手用戶的消費能力,畢竟非一二線城市的5000元收入和一二線城市的5000元收入相比,前者往往更富裕。
(可能有的朋友看到這里會覺得,這些數據是2018年的,參考意義恐怕不大。那么你又錯了。因為越往后,兩個平臺的用戶重合率,其實是越高的。
因為,中國人口數本身只有14億,這兩個平臺又都是好幾億量級的用戶數,隨著兩個平臺的用戶數越來越多,重合率一定是越來越高的。)
抖音用戶VS快手用戶誰更有錢的問題,答案已經一目了然。
四、流量運營的本質是用戶運營
我們團隊快手矩陣中的自營號,單筆成交金額已破28500元。當我們得知這一消息的時候,其實也沒有十分震驚。
我們清楚,快手平臺的用戶分布基本契合中國互聯網網民整體畫像,在這個平臺上,普遍存在的是大眾用戶(不是下沉用戶群體,希望朋友們能將之理解為大眾用戶),另外也存在著整個社會用戶結構中的每一層級的群眾,我們只不過是用精準內容抓到了精準用戶,然后為精準用戶提供了高性價比的產品服務而已。
朋友們無論想做抖音賬號或者是快手賬號,實際上做的都是短視頻平臺流量生意,流量運營的本質是用戶運營,只要是能把握精準用戶,就能獲得用戶價值。
關于抖音用戶和快手用戶誰更有錢這一平臺用戶關鍵問題的分析,也可以考量一個運營人是否有基本的用戶屬性分析思維。
這是一名運營人員在用戶運營方面的基本素養。如果這個基本素養都沒有,那就更別談“流量-用戶-貨品-人設”匹配等重要問題了。
希望所有想做短視頻流量、做抖音、做快手的朋友,都能從用戶運營角度出發,來做這個流量運營的生意,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用戶是誰、在哪個平臺、在平臺上哪里、能借平臺為用戶帶去什么價值……
局外人看到的永遠是行業的冰山一角,妄下論斷有時候會給自己的發展空間造成很大的局限性。
成年人,尤其是玩運營的人,必須具備的一種思維方式是:批判性理性思維。它能幫助我們跳出固定思維、刻板印象以及避免從眾心理。
其實在這個信息紛雜、流量大爆發的年代,誰都做不了“占流量紅利”的好事,那些趁著流量發展大勢賺的盆滿缽滿的人,都是懂用戶運營的高手。